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实地调研。卓张鹏/摄
“这一组照片呈现的是日军攻占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的场景,这张照片展示的是日军炮火炸毁北大营弹药库的画面……”近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容纳120余人的教室座无虚席,同学们与老师互动热烈。
这堂课的火爆,源于任课教师张莉的“特殊教案”——几年来,她走访了东北10余处红色场馆,将调研所得凝练成教学案例。
这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五亲模式”激活思政课堂的一个缩影。3年来,该院探索出亲身经历、亲手提炼、亲自感悟、亲切讲授、亲力奉献的“五亲模式”理念,创新开展“大思政课”教学案例活动,主动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案例融入思政课教育,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参与调研,撰写思政课教学案例,建设具有学院自主知识产权的案例库,为思政课教学提供鲜活案例,让思政课 “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该校党委书记侯振发表示,思政课教师将实践案例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课教学,更好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五亲模式”创新性地把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有效推动了思政课质量的整体跃升。
“伟大变革案例融入思政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曾经一段时间,高校思政课面临教学“理论过于抽象、不贴近学生实际、教和学分裂”等痛点和“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干学生的、你不理我我不理你”的困境。
2023年1月,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巍带队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挂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思政课’研学基地”。调研现场听到的一个案例让他深受启发——“鸦片战争之前,长江中上游是麋鹿的故乡,由于英国的入侵与掠夺,麋鹿曾一度消失;随着我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麋鹿又重新回到了祖国。”基地负责人讲述“国家兴则麋鹿兴”的案例让周巍印象深刻。他认为,像这种鲜活的实践案例如果用于思政课,会比单一的理论讲述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恰好,新时代伟大变革中从不缺少这种蕴含着丰富思政元素的实践案例。
“案例要‘活’,教师必须先‘沉下去’。”周巍设想,如果教师亲身调研,感触一定更深刻。如果教师将切身感悟凝练成鲜活的案例放到思政课上分享,那么课堂一定会变得有味儿、有魅力、有情怀。
“五亲模式”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它构建出‘实践-提炼-内化-传授-奉献’的完整教学闭环,是实践案例教学自主创新探索的重要成果。”周巍说。
“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案例库”
理念有了,如何落地实施?
明确选题是关键。早在“五亲模式”提出前,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有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实践调研的传统,但由于对调研选题、成果未作明确要求,案例的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五亲模式”提出后,该院迅速出台了“大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建设方案。起初,教师依然根据个人偏好去调研,撰写的案例没有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年,学院要求教师在调研前先明确选题。这一次,虽然主题聚焦了,但与思政课教学联系不够紧密。
由此,该院开始探索项目制,由学院提供选题,集体研究,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在教师调研前,学院再进行整体把关,确保调研方向明确、具体可行。
“假如有老师选择‘新质生产力’作为调研主题,他首先要制定计划、列出调研提纲,学院评估后再为其推荐一些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调研地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教师刘强举例。
除个人和团队调研外,过去两年,学院还集体组织教师120余人次赴兰州、武威、泸州、温州、义乌等地实地调研,足迹遍及四川、新疆、云南、广西、湖北等30个省区的100多个地区。
调研成果如何呈现同样关键。打开该院官网,网页中“五亲模式”几个字格外醒目,点击即可看到学院搭建的自主知识产权优秀案例库。从2024年起,该院将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上传至网站,向社会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刘强介绍,一份案例要想“挂到网上”,至少要通过四级审查,即:教研室初筛、教研部初评、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评、学院终评。每次评选案例,学院都要反复开会讨论,宁缺毋滥。“入库”的案例要符合“五亲模式”理念,要融入党的创新理论,要100%原创。
“案例让思政课‘活’起来”
“我们团队在南京亲身体验后所写的案例,可以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部教师王梅清介绍,4位参与调研的学生依次上台展示分享自己的调研心得,介绍案例能融入该课程相关章节的理由。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案例不仅有自己撰写的,还可以共融共享。一堂“双师示范”课日前在该校新文科综合实验室录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部教师荣枢和王梅清分别担任该课的理论导师和案例导师,共同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第二章第一节的“科学实践观”。两位教师密切配合完成思政课教学,参与学生纷纷拍手称赞,直呼“舍不得下课”。
“现在,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参与度更高,也更愿意上思政课。”荣枢对此感触颇深。在他看来,有了“五亲模式”的引领,思政教学实现了从“指尖”到“心尖”、从“传统”到“艺术”、从润物“有声”到“无声”的转变。
除了把案例融入“第一课堂”,该院还打造了以“读懂中国·理响南湖”“红巷里的思政课”为代表的特色理论宣讲品牌,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学习”等理论宣讲课程。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该院以“五亲模式”调研案例为依托的理论宣讲超200场。
“五亲模式”还催生了系列科研成果。去年4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思政课”建设规律与实践理路研究》(专著)入选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成果中不仅有教学案例库,还打造了“读懂中国”“大思政课”研究文库和近3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开发了4门“读懂中国”系列思政课。
该校校长朱方伟教授表示,下一步,学校将更加聚焦调研主题、倡导团队调研、规范案例格式、明确育人效果,充分利用第三方数字平台,打造原创案例慕课,完善自主知识产权案例库,输出思政教学改革的特色品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