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感知中国 梦行浙江”外国留学生系列活动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4-04-23 15:28:47     作者:创始人     点击:0

4月19日晚,“感知中国 梦行浙江”外国留学生系列活动——中华才艺展演、“诗画江南 大美中华”朗诵大赛颁奖仪式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联合主办,浙江理工大学和浙江电视台教科影视频道承办。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青,省教育厅副厅长舒培冬,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言人骆莉莉,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副总编辑裘永刚,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来华留学管理部主任李彦光,省外办经济与新闻处处长张汶,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局长贾可文,省人社厅外国专家工作处处长刘家振,浙江理工大学姚菊明副校长等18所高校的校领导,以及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陈善意,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参赞李健及夫人出席活动。

当晚,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16所高校的近400名留学生参加了展演。包括浙江理工大学美国籍留学生BOSHART CATHERINE EMILY(中文名:京纾)在内的四名在华留学生受邀作为嘉宾主持,与浙江电视台主持人共同主持本次展演。

展演在浙江理工大学表演的舞蹈《龙行龘龘》中启幕。2024年是中国的甲辰龙年,以龙为主题的中国风开场舞蹈,气氛欢快热烈。也让留学生感受到中国的“龙”文化,体悟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气概。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创歌曲《留学中国说》内容生动活泼,节奏轻快动感,表达了留学生们最深切的学习生活感受;杭州师范大学情景说唱《不见“外”》讲述了留学生毕业之后留在浙江寻找工作的故事,有笑声更有感动;浙江工商大学舞蹈《梦回大唐》、南京艺术学院情景歌舞《繁景·天下绘》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穿越元素,古今碰撞、穿越演绎,精彩、唯美,让人大饱眼福;温州医科大学歌曲《晒蓝》、西北师范大学舞蹈《点高山》都来自于民间的非遗项目,一物传千年;浙江科技大学歌舞《大运河》将千年运河的悠悠历史在妙曼的舞姿中缓缓呈现;浙江中医药大学情景说唱《“浙”里有八“味”》用拟人卡通式的角色扮演通过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说唱,讲述了“浙八味”中医文化,现场开展了一番生动的科普;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表演歌舞《江南》《小雅·鹿鸣》清新优美 唱出无限诗意;温州大学的戏曲串烧《华彩梨园》,留学生们唱念坐打有模有样,表现出学习中华才艺的无限潜力;浙江师范大学服饰秀《丝路》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饰特色,大道同行,我们的世界多元和精彩;奔腾的潮水连通中国与世界,无数精彩的新时代叙事又将恢弘铺展,宁波大学舞蹈《东向大海》,展现了向海而生的人们不畏艰难 勇立潮头的时代精神。

多才多艺的留学生们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歌舞的视觉盛宴,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诗意的世界。现场,与会嘉宾为“诗画江南 大美中华”朗诵大赛的获奖选手颁奖。颁奖仪式后,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SUSLIN VIACHESLAV(中文名:苏名臣)与朗诵大赛获奖选手代表,共同演绎了诗歌《中文有多美》、《雨巷》和《中国的声音》,真情颂扬中华文化,生动诠释中文之美。

最后展演在浙江大学表演的歌舞《相亲相爱》中结束,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留学生们通过歌舞、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讲述了留学中国的一个个精彩故事,并以他们的视角和理解演绎中华灿烂的文化,虽然他们都不是专业演员,普通话说得也并不流利,但他们真情投入,认真表演,每一个节目都很精彩,全场掌声不断。

4月20日-21日,参加才艺展演的外国留学生、朗诵大赛获奖者前往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深入感受中华文化;同时来自外省高校的留学生们还前往西湖游船、游览杭帮菜博物馆,体验不一样的江南民俗风情。

浙江省外国留学生“梦行浙江”系列活动是浙江省面向外国留学生组织的年度文化嘉年华。活动由留学生主题竞赛、中华才艺展演、来华留学基地参观等部分组成,旨在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感知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成就,深刻体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认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丰富外国留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相互间的交流、沟通。活动创办十七年来,已成为浙江省留学生文化活动和国际传播工作的“金名片”,吸引了全省50多所高校,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留学生广泛参与。在帮助外国留学生深入了解真实的中国,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能讲好中国故事、全面准确宣传浙江的“民间使者”。

自2022年起,我校连续三年承办“梦行浙江”外国留学生系列活动,活动组织工作得到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省教育厅及其他主办部门、兄弟院校的高度肯定。活动被中国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新闻社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